非选区议员=不是要改变政府政策=执政党议员

否极泰来

明太祖敌不过“我为亚圣而死“

明太祖敌不过“我为亚圣而死“

继落泪事件后,人民行动党主席林文兴,又再说出一番令人摸不着球的言论。他表示国会设立非选区议员制度,并非是要改变政府的政策。既然无法改变政府政策,那么何来制衡,何来对国家的建设,何来建言。即使,看到执政党犯错,也无法改变政府的政策。这不是和执政党的后座议员一样,可以针对每一个课题发言,不会面对阻力的。到最后,还是无法改变政府的政策。

林文兴说:“非选区议员完全有权利在国会上,针对每一个课题发言,如果非选区议员自己有做功课,当他们提出同政府不同的意见时是不会面对阻力的。” (xinmsm)

在国会里,议员发言,当然不会受到阻力。但是,不能只是说说而已,就好像现在执政党后座议员一样,唱完了大戏,政策没有改变。一旦,遇到违反国人利益的政策,也照唱大戏,那不是拿选民的利益来开玩笑。

中文媒体在报道时,并没有提到下面的要点:设立非选区议员制度,只是为了让非选区议员对政府政策上可能出现的弱点提出意见。

‘It is set up to highlight whatever weaknesses there may be in government policies. And if the NCMP can do that role in Parliament, I think his or her standing will be quite different come the next election.’ (The Straits Times)

因此,执政党后座议员,非选区议员,官委议员,大家都一样,可以为政府政策提出意见,指出缺点。但是,无法动摇政府政策,无法改变政府的政策。这样一来,这些议员,不是跟在媒体上发表意见,网民们在线上发表意见一样。都是,没有建设性的。

难怪,我们的赌场建设的政策,外来人口的政策,医药政策,政府组屋政策,都是执政党后座议员,非选区议员,官委议员在国会里的表演秀,秀完了之后,政府政策没有改变。非选区议员和官委议员更可怜,他们连举手反对,记录在案的机会都没有。还可能留下历史污名,被人误会他们也赞成政府的政策。

那么,什么是有效地建言,能让政府做出政策上的改变呢?明太祖朱元璋和孟子的故事,就让人明白,什么是有效的制衡。

洪武三年,明太祖朱元璋读《孟子》,读到“君之视臣如草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”那一段的时候,不禁暴怒:这哪里是臣民能够说的话?皇帝一发怒后果就严重了,居然要罢免孟子千百年来在孔庙里和列位大儒们的配享的资格,而且特地下令,不准臣下对此发表反对意见,否则就要处以“大不敬”的罪名,杀头。

可偏偏也有不怕死的读书人,一个叫钱唐的士子还是毅然上疏,反对皇帝把亚圣孟子打入冷宫,且公开声明说:“我为亚圣而死,虽死犹荣”。朱元璋这个时候总算冷静了一些,没有处罚钱唐,不久也恢复了孟子配享孔庙的资格,不过终究余恨未消,于是命令臣下“删孟”,将上述那些光彩夺目的名言尽皆删去,编就了一本《孟子节文》,又专门规定,科举考试不得以被删的条文命题。

好一个“我为亚圣而死,虽死犹荣”!

今天的国会民主机制,不需“虽死犹荣”,就是要有人为百姓说真话,这样的要求一点也没过分。国会里已经有太多执政党议员了,如果没有反对党议员出来说真话,反映民情,怎么能改变政府政策来顺应民愿呢?